为深入体悟“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与东风精神的时代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党的精神血脉,2025年7月19日,长安大学“追寻航天足迹·践行强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东风航天城,以实地体验,实践调研形式探寻中国航天事业的精神力量。

团队合影
上午,实践队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核心区域。在巍峨的火箭实体前,通过专业讲解,队员们系统了解了箭体结构中动力系统的推进原理、控制系统的精准调控机制,以及箭体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要求。这些硬核知识的呈现,不仅展现了我国航天工程的技术突破,更折射出一代代航天人将“两弹一星”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底色,融入对每一个技术参数的执着追求中。

队员在发射架前驻足观望
下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内,斑驳的卫星残骸诉说着从“零”到“一”的突破历程——那是在党的领导下,科研工作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攻克核燃料、远程制导等“卡脖子”难题的见证。泛黄的文献记载着无数航天人扎根戈壁,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东风精神,搭建起我国首个导弹试验基地的艰辛;影像资料里,钱学森教授冲破封锁回国后,带领团队在荒漠中绘制火箭蓝图,用“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担当,为“两弹一星”事业筑牢根基。航天员训练设备与飞行服实物,则生动诠释了载人航天精神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深刻内涵。

实践队进入展览馆参观
“倚天铸剑凌云志,惊雷滚滚震敌顽”。此次实践不仅是对航天科技成就的直观认知,更是对红色精神谱系的深度浸润。实践队深刻认识到,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璀璨篇章,是党领导下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注脚,并将以航天先辈为榜样,把精神内核转化为奋进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供图供稿:于金颐 冀啸涵 审核:阚红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