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陇中大地马铃薯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依托北纬35度独特地理气候带,已构建起从脱毒种薯培育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成为党建引领下绿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7月22日,长安大学“追寻航天足迹.践行强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甘肃定西,通过参与定西马铃薯大会、参观定西市博物馆与城市展览馆等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与陇中文化,感受城市发展活力。
在定西马铃薯大会现场,实践队员系统考察了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当地坚持“党建+产业”融合路径,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攻关、合作社党组织联农带农,推动马铃薯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小土豆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疙瘩”。这一实践既彰显了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更体现了党组织在资源整合、技术推广、市场对接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队员们与农业专家、种植户深入交流,系统梳理产业发展历程,为调研积累了一手资料。
随后,实践队走进定西市博物馆。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旋纹间仍可见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秦汉文物的斑驳痕迹中凝结着陇中大地的历史厚重。从展品追溯的不仅是文明脉络,更有定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突破“陇中苦瘠甲天下”困境的奋斗历程。这种植根于历史、升华于新时代的“陇中精神”,与党建引领下的脱贫攻坚实践深度交融,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精神内核,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的深刻内涵。




实践队成员参观博物馆
在定西市城市展览馆,实践队通过多媒体互动、沙盘模型等手段,直观了解了定西城市规划的历程与未来蓝图。从基础设施攻坚到生态屏障建设,从马铃薯精深加工园区布局到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每一步跨越都彰显党建引领城市发展的统筹效能。当地以“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为基、民生为本”的思路,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在西部城市转型进程中探索出特色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
此次定西之行,实践队员既见证了绿色农业在党建引领下的富民实效,也体悟了陇中精神与时代发展的共振,深化了对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究,实践队用青年视角讲好定西故事,领悟在乡村振兴与城市转型中的创新精神,为区域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合影
(供图供稿:长安大学“追寻航天足迹.践行强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 供稿审核:阚红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