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校与商南县结对共建工作走深走实,11月11-13日,麻将胡了门户网站
副院长申艳军教授一行代表长安大学乡村振兴“国土资源团”,赴商南县开展生态地质与修复保护调研工作。此次调研紧扣秦岭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并邀请省内资深地质专家——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王北颖正高工参加指导,在商南县自然资源局、商南铬镁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陪同下,先后深入3个采场矿区开展调研。
根据现场矿区分布情况,调研按东线和西线进行,包括:一是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普查,通过线路穿越与地质追索相结合方式,系统调查采场边坡稳定性、地形地貌损毁情况,对14处关键地质点进行精准定位与特征记录,重点排查危岩体、不稳定边坡等地质安全隐患,同步采集岩土层样本分析力学性能参数。二是针对矿区土地挖损、压占等损毁问题,采用无人机航拍构建三维倾斜摄影模型,精准测算损毁面积与分布范围,为土地复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三是生态地质要素专项勘测,在采场及周边区域布设土壤剖面观测点,采集土壤、基岩样品共计30余组,重点检测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质等关键指标,分析采矿活动对土壤质地的影响程度。四是开展植被群落调查,详细记录采场矿区乔灌草物种组成、覆盖率及生长状况,评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现场工作期间,团队对采场矿区的基岩地质年代成分、风化带养分与水分、上覆植被生长发育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据此为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针对性意见:一是减少矿区及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损失。二是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并定期调查周围植被生长状况。三是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和维护过程中与地质岩性关联。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商南县自然资源局、商南铬镁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通过调研为后续商南县围绕采场矿区生态保护与针对性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落实我校与商南县结对帮扶提供智力支撑。

(供图供稿:韩树鹏 供稿审核:欧阳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