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长安大学“秦风益路·志合商南”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商南土地,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10余名师生从产业调研到红色教育,从茶山匠心到英烈缅怀,深入商南大地,以“青春挺膺”之姿,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启程有梦,知行合一
7月13日,麻将胡了门户网站
的“秦风益路·志合商南”暑期社会实践队整装待发,从渭水之滨奔赴秦岭腹地。出发前,指导老师杨海城赠予“接地气、长才干”六字箴言,并同步开展安全培训和筹划会议,正式吹响了“行走的思政课”的集结号。


(实践队出发前合影) ( 筹划与培训会议 )
青山踏歌,菌菇生金
次日,实践队首站抵达青山镇。在青山绿水现代农业园区内,队员们深入菌棒车间、踏足灵芝大棚,亲眼见证“药食同源”如何将朽木化为宝贵资源;在光伏板下,大家深切体会“农光互补”立体模式的绿色脉动。随后,在党性教育基地,指导老师杨海城引领团队成员重温入党誓词,青春的誓言在青山之巅久久回荡。


(实践队观察灵芝生长) (实践队参观光伏发电站)


(
实践队成员专访菌菇基地负责人
)
(杨海城老师带领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二郎问道,党建领航
15日,在二郎庙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村党支部书记王书晶详细讲述了二郎庙村的蜕变历程。同时,实践队了解到,香菇、茶叶和民宿三大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该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有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实践队参观二郎庙民宿)
(王书晶书记介绍二郎庙村发展)
传承精神,践行初心
实践队聚焦张淑珍精神,深入学习了她在山区扎根、为茶业奉献的奋斗历程。队员们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以张淑珍为榜样,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履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队学习张淑珍精神)
茶海拾翠,匠心焙香
17日,富水河畔茶香弥漫。队员们踏入双山茶叶联营公司,亲身体验“一芽一叶”的采青技艺,并在铁锅旁跟随炒茶师傅学习“杀青、揉捻、烘干”三大制茶环节。通过亲身劳动,他们深刻领悟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深远意义。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掌心的茶温和指尖的茶香,转化为对茶产业振兴的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


(实践队员进行采茶体验) (实践队成员体验制茶)
博观溯源,博物致知
18日上午,鹿城公园内的商南县博物馆将百余件文物精心布置成一部立体教科书:史前石器、商於古道上的驼铃、苏维埃纸币……其中,1929年“商南起义”的梭镖尤为引人注目。队员们驻足展柜前,聆听详细讲解,从史前石器的肌理中感受岁月的厚重,在商於驼铃的悠扬余韵中探寻古道的风采,于苏维埃纸币与起义梭镖的交相辉映间,深刻触摸到文明传承与红色血脉交织的脉动。

(实践队登山观博)
丰碑无言,山河有魂
同日下午,苍松挺拔的烈士陵园内,青石上每一个烫金的名字背后都镌刻着一位坚毅不屈的英雄。默哀、轻拭墓碑,三分钟内风息云驻;队员们静穆肃立于碑前,更将“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铿锵誓言深深烙印于心。


(实践队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 (实践队擦拭烈士墓碑)
薪火相传,青春作答
行程终有归期,奋斗却无止境。近日,实践队辗转多地,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切感受到商南多年来发生的巨大变迁。从菌菇大棚到光伏板下,从茶香四溢到碑前肃立,长安大学学子以脚步丈量红土地,以专业知识对话大时代。归途的行囊中,不仅增添了泥土的芬芳,更承载了使命的厚重。他们立下誓言:将论文书写于大山深处,将青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春潮!

(实践队集体大合影)
(供图供稿: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秦风益路·志合商南”暑期社会实践队 供稿审核:杨海城)